周老師:也許您覺得不可思議,本校雖處於信義區,台北繁華之處,但是我們的教育環境和位於台北邊陲地帶的學校差不多,也許更難施力......
Q:有沒有出過什麼特別的暑假作業給小朋友?
在教學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暑假作業是和孩子一起訂計畫,希望今年你想在暑假中完成些什麼?怎樣的作業是你可以在暑假中開心完成的,並且有意義、份量也適中。但在家長一片唉聲嘆氣中,及孩子幾乎都是最好不要寫作業的聲音中,修改了部分內容。
接著和學年老師討論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暑假作業,於是向公共電視台索取他們的暑假作業兩次,但負面聲音有些:
老師的立場:
因孩子喜歡看電視,選擇優良的電視,讓孩子於假期配合優質的兒童節目,完成暑假讓孩子輕鬆放假,孩子可以跳脫以往抄抄寫寫機械型操作,讓家長、孩子了解生於數位時代,好的節目挑選應該是現代公民從小應養成的素養,也可藉由家長陪看拉近親子關係,而且全班只需花費100元即可。
家長的立場:
1.不知如何指導,喜歡傳統抄寫作業,因為不須花腦筋指導。
2.家中無電視,老師破壞的他們的教養觀。
3.無法配合,父母上班忙,孩子還在安親班無法欣賞。
也許您覺得不可思議,本校雖處於信義區,台北繁華之處,但是我們的教育環境和位於台北邊陲地帶的學校差不多,也許更難施力,在豪宅尚未林立之前,情況可能沒有像現在嚴重,我們是超級M的班級生態,有能力的一直往額滿學校擠,一牆之隔的學校大家認為他們學區的學生較弱勢,因此推擠效應,他們的孩子也部分往本校來,在少子化的衝擊下,這兩所學校應該要考慮併校,而另一所額滿學校永遠額滿,在這樣的影響下,有想法的老師也漸漸不敢有創新的想法,我們出的作業要盡可能要配合家長。
2、小朋友的作文中或是作業中有沒有寫過什麼特別的事情或是做過什麼有趣的作業
*幫家中長輩洗腳
*向家人學做一道菜
*全班來辦桌
*小客人小主人
不論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動手參與的學習活動應該都是孩子最喜歡,也是常提到的,但是學校有課程進度,這種活動無法常常進行,但是將這種活動的規劃人換成家長而非老師時,聲音就差很多了,其實暑假大有可為,不是嗎?活動性的課程不是更能增加孩子生活的多元性。
3、對於現在少子化及數位化的影響下,老師們的教學及做法上有沒有什麼困擾或改變
- 少子化下孩子更是家長心目中的寶,由於太多事情由家中長輩代勞,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思考解決事情的能力、為別人著想的能力、學習動機都有大幅度的降低,直昇機與怪獸家長越來越多,以前是弟子服其勞,現在是老師服其勞,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多,家長申訴的管道大開後,再加上媒體有時太過的報導,老師似乎被套上了孫悟空的緊箍咒。
- 數位化下,孩子的注意力較不易集中,喜歡跳動極為快速的影音系統,不愛思考、不喜歡紙本。
- 教學上及做法上的改變是必要的,認真的老師每天都得加班才能滿足家長一切所需,工作量是從前的數倍但成就感呢?熱情也漸漸在消失中,在校園中呢,可能成為最孤獨的一群。
- 我們的職業欄從教師改成了社會服務人員,也就是不再定位我們為公教人員,但我們仍受公教人員法規的管理,教師法中對我們有權利義務的要求,但對我們沒有相對的保障,有時我們會自嘲我們是特種服務業,我們賣”聲”,陪”笑”,還要在電話旁待命,原因常是老師我的孩子你要提醒她上廁所、穿脫衣服、喝水等小事。
4、單親家庭的小孩在成長上有無不一樣的地方?單親家庭對於他們的影響是什麼?
要視扶養權一方負責嗎?是否看到暴力現場等因素,現在的孩子對單親家庭的孩子都較能接受,因此大多數而言並無十分顯著差異,尤其於低年級階段,有些孩子雖不是單親表現不見得比負責的單親家庭好。
5、班上是否有隔代教養的孩子?隔代教養對於他們的影響是什麼?
有,祖父母不是太過寵愛、就是抱怨連連,孩子的文化刺激、生活習慣可能比一般學童稍差,經濟問題也常是一大問題。
6、面對數位化社會,大多數小孩都接觸過網路,或使用科技化產品,是否會造成孩童較為封閉,人際上難與同學相處?
由於這幾年來皆任教低年級,孩子的資訊能力尚未成熟,故尚未有此發現。